po文tw.yxbooks.com

設置

字體大小

我竟然是白骨精:第二百一十五章

    如上所述,以上是《西遊記》雜劇關於鐵扇公主的相關劇本,在第十二出「鬼母皈依」中涉及到了紅孩兒的相關情節,可以看出劇中「紅孩兒」即愛奴兒和《西遊記》中的形象較為相似。

    但他的母親並不是鐵扇公主,而是鬼子母。

    但劇情上已經和小說有諸多相似之處,如孫悟空背紅孩兒等情節。

    「紅孩兒上哭科」「唐僧雲」善哉,善哉!深山中誰家個小孩兒,迷蹤失路。

    少刻晚來,豺狼毒蟲,不壞了這孩兒性命?出家人見死不救,當破戒行。

    行者,與我馱著,前面有人家,教根問,送還他家請賞,也是好事……「行者雲」師父先行。

    「做背不起科」「雲」我曾壓在花果山,聳身一跳,尚出來了,棒槌大的小的,背他不起,這必是妖怪。教你嘗我一戒刀,就砍下澗里去……

    其他元明間無名氏作家關於牛魔王及其家族成員的雜劇,還有楊訥《西遊記》,其中明萬曆間刻本第五本為「女人國遭險難,採藥仙說艱難,孫行者借扇子,唐僧過火焰山」,其中也涉及到火焰山情節。

    這些雜劇為《西遊記》創作提供了諸多人物原型和故事情節,也為牛魔王、鐵扇公主等人物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並且需要說明,牛魔王在《西遊記》中霸氣十足,有著魔王本色。

    首先《西遊記》綜合了一系列的民間故事,比如前面所提的《二郎神醉射鎖魔鏡》、《二郎神鎖齊天大聖》等,牛魔王形象初步具備了活靈活現,有稜有角的特點,不再只是神話傳說或是佛經故事中的單一性格。

    在此基礎上,作者在《西遊記》百回本中對牛魔王這一形象進行了精心刻畫與著力描繪,從而使得它顯現出了完備的人物特徵和性格特點。

    以下就是針對牛魔王外型和法術上的諸多特徵予以分析。

    外貌和坐騎。

    像是為了突現牛魔王的王者形象,關於它的外貌形象和衣著特徵,在《西遊記》第六十回中有這樣的細緻描述:

    好魔王,拽開步,出了書房,上大廳取了披掛,結束了,拿了一條混鐵棍,出門高叫道:是誰人在我這裡無狀?行者在旁,見他那模樣,與五百年前又大不同,只見:

    頭上戴一頂水磨銀亮熟鐵盔,身上貫一副絨穿錦繡黃金甲,足下踏一雙卷尖粉底麂皮靴,腰間束一條攢絲三股獅蠻帶。

    一雙眼光如明鏡,兩道眉艷似紅霓。

    口若血盆,齒排銅板。吼聲響震山神怕,行動威風惡鬼慌。四海有名稱混世,西方大力號魔王。

    在此段中,牛魔王的從外型上有著威武勇猛的特點。

    他的行動乾脆利落,語言傲氣十足。

    最值得關注的是,通過孫悟空的視角,他不再是五百年前的牛魔王,而在前文中,並沒有直接寫出他五百年前的具體樣貌。

    只是在孫悟空的比較中,此時的牛魔王已經大為不同。

    衣服是「絨穿錦繡黃金甲」,鞋子是「卷尖粉底麂皮靴」,腰間有「攢絲三股獅蠻帶」。

    這三件物品,從質地和做工上給與高度肯定。

    孫悟空的視野,正是從雲遊四海之後才有了極其的擴展。

    他再見牛魔王,單從牛魔王衣著和神情就對牛魔王刮目相看,足以證實牛魔王的外形裝扮的變化之大。

    從細節體現個性,在《西遊記》中,每一個人物乃至各類妖怪魔王都是有著區別於他人的體貌特徵,而這些特徵也反映出它的身份地位甚至個性特點。

    比如以牛魔王與第十七回的黑風山黑熊精進行比較,文中這樣寫黑熊精:

    這行者閃在門外,執著鐵棒,睜睛觀看,只見那怪果生得兇險:碗子鐵盔火漆光,烏金鎧甲亮輝煌。皂羅袍罩風兜袖,黑綠絲絛軃穗長。手執黑纓槍一桿,足踏烏皮靴一雙。眼幌金睛如掣電,正是山中黑風王。

    在對黑熊怪的物件描寫中,上身的是「碗子鐵盔」、「烏金鎧甲」和「皂羅袍」,穿的是「踏烏皮靴」。

    顯然,從身著的物品,牛魔王的霸王之氣就能夠凸現出來,這種霸氣有別於黑熊精的野蠻兇惡,而是接近於上層統治者的品味風貌。

    以及在第六十回中也有對於他其他裝扮的描述「他才卸了盔甲,穿一領鴉青剪絨襖子,走出門」,「牛王脫了那赴宴的鴉青絨襖,束一束貼身的小衣,雙手綽劍,走出芭蕉洞,徑奔火焰山上趕來」這兩句寫得極為細緻,均是牛魔王即將赴宴及趕去應戰的前後裝扮,雖然無威武之筆,但突顯的是牛魔王這種衣著考究、生活精緻的特徵。

    相對於黑熊精和其他妖怪而論,牛魔王的粗中有細,剛中帶柔的個性特徵在這些細節中也得到了充分展現。

    同時,牛魔王的樣貌和聲音也煞是逼人,「一雙眼光如明鏡,兩道眉艷似紅霓。口若血盆,齒排銅板。吼聲響震山神怕,行動威風惡鬼慌」

    這正是對牛形象的妖魔化,誇大了牛本身聲音力量大的特點,結合傳統神話中人們對牛所存有威嚴易怒的印象特徵。

    可以說這是《西遊記》對妖怪描寫的綜合特徵。

    在動物性保留的同時,突出動物面部的某一個或兩個特徵,體態則以人的基本形體出現。

    「眼如明鏡」正是牛眼睛如銅鈴特點的體現,區別於黑熊精眼睛小而有神,強調的是大和亮。口若血盆,赤排銅板,正是牛嘴妖魔化後的姿態。

    吼聲大也結合了牛力之壯和魔力之大的特點。

    這些描述雖然簡短,但非常有力。

    正是為了突出關鍵的一句「四海有名稱混世,西方大力號魔王」。

    《西遊記》中的「坐騎」是非常特殊的一類動物。

    既有神,也有魔。

    總的來說,它們均屬佛祖和神仙所有,多數以妖怪的形態出現在九九八十一難中,阻礙唐僧師徒的取經之路,但最終都被降服。

    如在《西遊記》第三十七回至三十九回中的烏雞國假國王青毛獅,實際上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青毛獅是奉佛差來,終被文殊菩薩收回;第五十回至五十二回的金兜山金兜洞兕大王,最終被確認是太上老君的坐騎青牛私自下凡成精等。

    這些坐騎在《西遊記》中出現,它們多是和牛魔王一類,有著高強法力和法術,一般是各個章節中的魔王妖王,只有在最終被收服時顯示出坐騎的形態。

    但牛魔王本身並不是坐騎,他卻擁有坐騎避水金睛獸。同這些坐騎相比,牛魔王的坐騎避水金睛獸也有著它的特性。


    從第六十回來看,關於避水金睛獸的描述從牛魔王與孫悟空武鬥後赴龍精之宴開始出現。

    牛魔王跨上避水金睛獸入亂石山碧波潭後,孫悟空跟隨其後化為牛魔王形態,牽走避水金睛獸,來到芭蕉洞騙走了鐵扇公主的芭蕉扇,直至牛魔王發現碧水金睛獸被偷,隨即返回洞內,發現碧水金睛獸在芭蕉洞下邊,才知受騙。

    從避水金睛獸本身來看,它屬於有特定法力的靈獸,名稱上就揭示了它有避水的法力。

    但由於文中沒有給它具體的描述,只能從孫悟空的視角處著眼,去推測它的其他特性。

    與《西遊記》中其他的坐騎相比,避水金睛獸法力和法術除了避水之外,並沒有添加更多直接的筆墨。

    而形象和靈性上也顯得比較單薄,因此,它是不能和佛祖神仙的坐騎,特別是下凡成精的一類相等同。

    但它的出現,對於牛魔王而言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

    首先,它突出了牛魔王在眾魔王中的王者風範。

    在《西遊記》中,妖怪之多,數不勝數;魔王之貌,各有形態。其次,眾魔王中擁有坐騎的僅此牛魔王一人。

    在法力法術上,各類魔王並沒有一爭高下。但眾魔王中的一類本身沒有坐騎且自身為神仙佛祖的坐騎,單從這點來看,牛魔王就顯示出了他高人一等的地位。

    最後,牛魔王騎坐騎的神態也是意氣風發,英氣逼人。

    第六十回中寫到「他才卸了盔甲,穿一領鴉青剪絨襖子,走出門,跨上避水金睛獸,著小的們看守門庭,半雲半霧,一直向西北方而去」,「好大聖,即現本象,將金睛獸解了韁繩,撲一把跨上雕鞍,徑直騎出水底。

    到於潭外,將身變作牛王模樣,打著獸,縱著雲,不多時,已至翠雲山芭蕉洞口,叫聲『開門!』」一真一假,一實一虛,即使是孫悟空假扮,也把騎獸魔王的英武之姿展現得活靈活現。

    此外,十分重要的一點是,避水金睛獸是孫悟空二調芭蕉扇中的線索。

    開始牛魔王與孫悟空罷戰為始,騎獸赴宴,到孫悟空偷獸騙扇,最終牛魔王發現丟獸,再回洞尋獸,獲知受騙。

    碧水金睛獸成為了串聯故事發展的重要引線,讓二調芭蕉扇的情節生動曲折,更為牛魔王和孫悟空的進一步矛盾作下了鋪墊。

    隨後的情節中,牛魔王偽裝成了豬八戒,騙回了芭蕉扇。

    這二調芭蕉扇,正是通過展現牛魔王和孫悟空的智斗過程而產生。

    綜上所述,碧水金睛獸的作用不單是牛魔王的配物,還有著發展情節,展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還有就是兵器和法術。

    比如在《西遊記》中,關於牛魔王的武器,主要提及到了兩種。

    一是混鐵棍,這是他的主要兵器,在第六十回:「這牛王那容分說,掣混鐵棍劈頭就打。這大聖持金箍棒,隨手相迎。兩個這場好鬥:金箍棒,混鐵棍,變臉不以朋友論」在牛魔王最後與眾仙打鬥的過程中,也用到了混鐵棒。

    混鐵棒,鐵的質地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隨著漢代以來的鋼鐵鍛造技術的推廣和改善,明代兵器在材料上的衍進與發展。

    孫悟空的金箍棒與牛魔王的混鐵棍,都屬於棍棒之類。

    在整個《西遊記》中執棍棒兵器的神魔並不多見,狻猊精所執悶棍,玉兔精所執的是一條碓嘴樣的短棍,木叉執的是鐵棒。

    孫悟空的金箍棒和牛魔王的混鐵棍在《西遊記》中的棍棒兵器中所屬上等,兩人的兵器都有著棍棒特有的殺傷力。

    這條混鐵棍,與孫悟空的金箍棒相比不夠非凡,但在牛魔王的手中也是威力無比,正所謂「牛王棍起賽蛟龍,大聖棒迎神鬼遁」,「初時爭鬥在山前,後來齊駕祥雲進。

    半空之內顯神通,五彩光中施妙運。

    兩條棍響振天關,不見輸贏皆傍寸。

    這大聖與那牛王斗經百十回合,不分勝負」。

    二是青峰寶劍,這本是鐵扇公主所執兵器,但在他的手中也顯示出了以柔克剛,輕靈快速的不凡威力。

    正所謂「釘鈀九齒尖還利,寶劍雙鋒快更柔」,總的來說,青峰寶劍為次要武器,所以牛魔王在孫悟空三調芭蕉扇中仍然手執混鐵棒迎戰。除此以外,牛魔王也選用過芭蕉扇為兵器,藉機反攻。

    最後也曾以兩口寶劍為兵器,為了應對孫悟空豬八戒的左右進攻。

    不同的戰鬥,選擇運用了不同兵器,牛魔王的戰鬥風采也隨即展現,體現出他的聰明靈敏。

    幻想戰鬥場景,可以想像出牛魔王執棒威武,舞劍凌厲的各種武姿,單從他以一敵百這點上也應該用實力雄厚,武力高強來形容。

    牛魔王的法術本領,從他與孫悟空及諸神在兵器打鬥後逐漸展露出來。

    並且在《西遊記》中牛魔王稱混世、號大力,從稱號中已經對牛魔王的法術有了基本的定義即大力。在第六十二回中的鬥法過程正是呼應了這一稱號。

    僅用這個稱號概括牛魔王的法術本領是遠遠不夠的,以下從具體情節進行分析。

    牛魔王的法術從第六十二回中來看,有著三個階段的展現,包括兵法同斗、變化鬥法和原身鬥法。

    在兵法同斗階段,文中在描寫戰鬥場面的時候寫到了牛魔王腳踏祥雲、翻雲覆雨、吐霧吞風的法術技能。

    這些法術在《西遊記》中十分常見,妖怪或神仙為了配合兵器的使用,從而飛駕祥雲上天而戰。孫悟空也有著與此相同的法術筋斗雲。

    在其他回目中,妖怪頭領絕大多數具有這樣的法術,翻雲覆雨、吐霧吞風在道家法術中也是比較常見的。

    可以這樣說,兵法同斗階段注重描寫的是牛魔王執混鐵棍奮勇抗敵的戰鬥過程,兵器為主,法術為輔。

    ……

    ……

    ……

    

    



第二百一十五章  
相關:  買宋    我捧紅了半個娛樂圈  最初進化  大明元輔  入贅王婿葉凡  
搜"我竟然是白骨精"
360搜"我竟然是白骨精"
語言選擇